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邯郸合族建追远祠志喜 明 · 温纯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憩邯几住吕公轩,何意支流派最繁。
接武箕裘多国器,将文点窜为家门。
从知姬姓本同气,况乃唐封出太原
谱志分明非漫合,不妨两地荐蘩。
水调歌头 宋 · 钟将之
 押先韵
更似南津港,再遇吕公船。
端禅师行业记 宋 · 刘焘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九
宋故吴山端禅师讳净端字明表俗姓丘氏吴兴归安人也。
丞相舒王道德之学,出言为经,局贯九流,尤味禅悦。
常见师偈颂,称之曰:「有本者如是尔」。
观文吕太尉留意内典,多所论著,天下缁衲鲜获印可。
尝道过吴山,停舟相访,一语相契。
谪居宣城,屡书招延,馆之数月。
丞相章申公神锋高峻,一世龙门,疏请传法灵山坟寺,奏赐命服,曲留累年。
师与诸公谈道之际,不可少屈,飘如浮云,去来唯己,未尝肯以名位惜词色也。
三公之尊重师如此,则其道行不言可信,而其高风遗韵,流通后世,为不诬矣。
始住长兴寿圣时,有号回头者倡于嘉禾,眩惑愚俗,诳妄方炽,数州之人施予山积。
适过邑境,见师于佛殿,师击其首,回头罔测,赪面无语,师顾谓之曰:「龙头蛇尾尔」。
遂惭汗而奔。
吕公座尝遇妖人,众咸以为神异,师一言折之,即知其妄,不复与语,后伏诛。
其高鉴远识类皆如此。
后至京师圆照禅师尚在惠林,师往礼焉,圆照迎谓曰:「非端师子耶」?
师作师子势,圆照以俚语探之,师随继以伽陀,圆照为笑而肯焉。
申公时典机政,欲留师都城,闻之,不告而返。
其所驻锡之地如寿圣、西余、孝感、章法之类,聊复尔耳,不得其意即去,人竞挽之,不还顾也。
师生而慕佛,六岁弃家,精于习诵,其师保暹数欲度之,非其愿也。
二十六岁,遂以策试应格。
既受具戒,始从净觉仁岳师天台教观,听《首楞严》。
至七处徵心,八还辨见,以颂自跪,净觉览之,谓曰:「往矣,汝当以禅得法者」。
后参宝齐岳禅师,临济宗风,室中默契,即出庭下,翻身自掷,众骇异之。
后观倡戏,至弄师子,益有警悟,故问答之际,多为奋迅之容,由是称师端师子云。
素不学诗,应声成偈,天然自韵,咸有可观,脍炙人口,多能道之,或以比寒山拾得。
其逆知未来,迎事与人道意中语,应若合符节,亦莫得而致诘也。
还,乃居吴山寺,食粮不给,每乘扁舟,将行所诣,舟人告以风逆不可行,师曰:「何往而顺」?
舟人指所向,即飘飏乘兴而去。
足未及岸,岸上人望见,争迎拜信施,󸓵载而归。
楮中无一毫之畜,有施者随辄散之,至或穷冬解絮扶纩乞寒者,愿以破絮自裹,人闻,立遣衣易之。
或议其乞邻为惠,似近名者。
师曰:「不然,吾赤露,人或见怜,若彼即冻死矣」。
其用意多称是,虽其行若游戏,自在党荡,无所拘关者。
而诵《妙法华经》,未尝虚日,持戒严洁,未尝破犯。
奉亲至孝,养之终身,死葬山侧。
恤患念贫,传方赋药,虽老不倦。
自号安闲和尚,芒鞋筇杖,遇溪山胜处,披蓑戴笠,行歌渔父,人遽能宁,热恼者顿获清凉,拘窘者暂成乐易。
凡所至处,兴尽欲返,虽积金留之,不少驻足也。
名公钜卿舟及吴兴,必首问师起居状。
自为二陶器,曰:「死则此埋之」。
素无病恼,崇宁二年十二月初五日忽谓寺众曰:「吾缘谢已,今日矣」。
索汤与浴,留颂辞众,歌渔父数声,一笑,整衣趺坐而化。
即以陶器瘗于归云庵下,实明年正月初七日也,俗寿七十四岁,僧腊四十九年。
受业于吴山之解空,其徒舍本逐末,犯义毁戒,至靡不为。
师游学出山久,比归,一切屏斥,荤血瓶罂不以入门,与俗方隔。
始延灵照讲师为之肄业,复得方阳居士陆懿野翁先生,先后表里。
营求香积,补苴鏬漏,迄今遂为净众名刹。
度徒弟若孙四十四人:常照、宗礼、宗鉴皆以其学传法立众,知名于时。
予方髧髦,师一面即相叹异。
比窃登科第,朝廷补外投闲,备更幽患。
每从师游,必曰:「我死为作碑」。
师入灭云久,随世推迁,顾以此愿未偿为恨。
宗鉴为疏始末,一夕而就,且以词系之。
其铭曰:
由禅而教,如骈罗万象,而触鉴斯照,则乌往而非要?
由教而禅,顺风恬波,而挽以过船,亦左右而逢源。
端师子,饱学乎经论,而自得乎蹄筌。
宝公神悟,寒山之微言,普化之直裰,而船子之钓竿也。
其可形似者,见其人矣;
其不可即者,孰知其天乎?
觉悟教院住持、传天台教法孙真悟大师宗鉴立石。
阳羡钮完同弟宁模刻。
按:《吴山净端禅师语录》卷下,续藏经第二编第三一套第三册。
林光朝谥议 南宋 · 牟子才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八
议曰:国家自过江来,「丰芑」「菁莪」之泽浃于人也深。
虽中更嫚秦挫揠,而封培之久,根苗未尽。
逮至隆、乾之间,文章之士复振而起,如玉山汪公,遂初尤公梅溪王公,于湖张公,巽岩李公兼山黄公东莱吕公诚斋杨公后溪刘公,殆不可胜数。
后来继踵,学问如朱、张二子,词章如周、洪诸贤,并生错出,亦非一人。
然尝论之,此八九公虽出处不同,用舍各异,然皆挺然自立,不肯少贬以求合,所以光明俊伟著于时而垂于后者,非以其也,以其节也。
不高则不传,文高矣,而节不能与俱高,则虽传而不久。
故有者必有节,有节者不必有,君子惟其节之为贵也。
工部侍郎林公光朝,于八九公者,皆其辈流也,其真所谓有是文、有是节者乎。
公学通六经,旁贯百氏,发而为文,森严奥美,精深简古,不事雕镌。
下视骚词,为他人数百言不能道者,公直数语,雍容有馀。
所谓清庙朱弦,一唱而三叹者也。
平生未尝著书,惟于《易》、《书》、《诗》、《礼》精通默识,间为章句,口授学者,使之心通理解。
尝曰:「道之全体存乎太虚,六经既发明之。
后世注解,固已支离,若复增加,道愈远矣」。
四方之士抠衣从学者,岁不下数百人,时论翕然有南夫子之号,而吾党之士识与不识,皆以艾轩尊之。
朱文公谓公为后学之所观仰,叶水心谓公为时人之所推尊。
著庭刘宾之则曰:「艾轩吾师也」。
故相陈正献公则曰:「艾轩吾友也」。
其为人所尊敬如此。
公为祭酒,车驾幸学,命讲《中庸》。
公谓「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一乃中庸」。
孝宗嘉叹,以为此说深得圣人之旨,盖先儒所未及。
天下之士固莫不知有林公矣,及退而考其平生出处大节,则有卓然大可观者。
龙大渊、曾觌以潜邸恩宠进,隆兴初,公与刘复之进对,颇及二人罪,由是补县。
乾道七年三月张说再除佥书
公时在著庭,不肯出贺,遂出为广西提刑
淳熙四年,为中书舍人
五月谢廓然赐出身,除殿中侍御史
命从中出,公疑之,不肯书黄。
以为科目太汎,名器太轻,非所以开张正涂,诱来谠论。
天子知公决不奉诏,改授工部侍郎,不拜而去。
隆兴迄淳熙,二十年间,公出使入朝,徇义忘私,几三仕而三已,前此所未有也。
然则公之节为何如哉!
公没才六年,莆之士思其矩范,愿为立祠。
太守喜曰:「古所谓乡先生殁而可祭于社者,非斯人其谁」?
乃遂祠之。
岁慆月迈,子孙湮微,仅有赵忠定公所立祠堂之记犹存。
忠定即公之门人也,其子必愿帅福,遂从莆士之请,具申于朝,请所以易其名。
朝廷从之。
按:《艾轩集》附录,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吕虞部文熙宁八年六月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六〇、《范忠宣公集》卷一一
维熙宁八年六月日,具位范某洎诸同僚,谨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故通判虞部吕君之灵。
呜呼!
惟君奋身经术,潜心政事,美绩休声,闻于已试。
屈贰边藩,民怀吏畏。
纲领众务,兴颓举弊。
人方荐饥,沟壑谁济?
君实孜孜,存养抚视。
忧劳成疾,以至殄瘁。
仁者不寿,天理曷恃!
邦失贤佐,孰不挥涕?
旅榇东还,川陆迢递。
一恸长别,痛彻肝肺。
魂兮有知,歆此薄酹!
令诸大夫 西汉 · 萧何
 出处:全汉文 卷十四
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史记·高纪》:吕公避仇,因家沛,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又见《汉书·高纪》。)
萧公直谅集序 南宋 · 曹彦约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六三、《昌谷集》卷一四
祭酒萧公,乾道间宰臣甚力,而宰臣反欲荐公,或以为两贤,非也。
公对仗再疏,已得旨纳副本,宰臣出关待罪,已经夕不再召。
既事关两宫,势不容并立。
虽除职公节,犹御笔亲改训词,有「正人去国,岂朕所欲」之语,宰臣强颜窃位,观上风旨,谬称公以自固,岂复有荐贤雅意?
其后召公赐对,深嘉屡叹,所谓思卿直谅,与直谅不衰者,至再不已,可以观当时君臣之际矣。
公之文集三十卷,而论疏居其三。
诗文散逸之馀,会萃未定。
顾立朝大节,不可以不早传,况其没也已四十馀载矣!
其廉静易直,见于晦翁朱公之记;
其忠朴直上,见于丽泽吕公之诗;
而朴茂不妄语,则又南轩张公所以告雷卿朝宗者。
如此皆足以名其集,独直谅二字,则阜陵所以面赐之者,不可隐也。
敢掇取二字以名其集,俾后之事君者,有所勉焉。
其他姓氏之源流,出处之颠末,则平园周公所以志其墓者在。
嘉定己卯二月朔旦,婿东汇泽曹某序。
司空康国韩公墓志铭元祐二年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五九、《范忠宣公集》卷一五
韩绛字子华,其先真定人
曾祖某,某官。
祖某,某官。
考某,以忠义显于仁宗朝,至参知政事,谥忠宪(缺二字)生公颍昌府长社,今为长社人
公以父荫,补太庙斋郎,累迁大理评事
公少好学,及长益刻苦,攻文章,知名于时。
庆历二年进士及第,名居第三,除太子中允通判陈州
忠宪公忧,服除,召试学士院,除太常丞、直集贤院同知太常礼院
有事于太庙,百官当入庙习仪,公曰:「习仪有赞唱登降之烦,而神主在焉,不敬,当徙他处」。
诏就尚书省,著为令。
开封府推官赐绯衣、银鱼。
男子冷清,自称皇子,言其母尝得幸掖庭,有娠,出而生清,都人聚观汹汹,吏收捕不敢急,一府惊疑,莫知所决。
清止流近郡。
公上疏引方遂诈称戾太子事,论奏甚切,天子遣中使独以问公,遂追清伏诛。
三司户部判官
江南饥,诏公体量安抚,公论衙前役最苦,一当其役,或竭产破家,民至嫁母析居,以求分丁减等。
公为五则衙前法,奏行之。
发运司岁输信州盐三十万,漕不以时,水涸则寓旁近郡,而州配遣上户辇取之。
信州上户千三百家,坐盐事破者八百家矣。
公乃奏趣发运司以时输盐,遂绝其害。
江南岁以贱价市缯纸竹箭及他物种种,民苦之,公乃令优其直,仍以户口多少为差。
兼并之家,私有陂池溪湖而锢其利,公乃以均所近民,使众共之。
信州官庄四百顷,以衙前四十人假官牛以耕,牛死,输课不已,人至破产。
公减其课,召民愿种者予之。
宣州廖询不法,畏民讼其恶,馆公于深严。
公觉之,命驾直入传舍,诉者果塞门,收治,询抵法。
其所施设兴置甚多,民皆以为便。
使还,除右正言
是时仁宗春秋高,国嗣未立,公上疏屡言之,退而焚其藁。
诏除内都知守忠内侍省事,公言内都知判省,本朝所未尝置,卒罢之。
道士赵清贶有罪,事连宰相,公奏请穷治,于是宰相知开封府者皆坐谪。
无几何,两人皆迁,公复争之,章累上,不报,家居待罪。
仁宗祀南郊,道过公第,遣使问劳,除礼部员外郎,赐三品服,纠察在京刑狱同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同修起居注
召试,知制诰
选人刘抃改大理寺丞,公言抃以术数游公卿间而改官,非士人也,愿以补天文官,从之。
内侍押班武继隆迁官,公封还词头,因发其过恶,继隆遂出为郓州钤辖
故事:郊祀,天子亲阅警场
公奏致斋当专一祀事,而临观鼓吹,非礼也。
上从之,后著为式。
公建议请间岁取士,诸郡发解会试,严保任之法,减高科恩例,事皆施行。
以便私求外官,迁吏部员外郎、知河阳
公曰:「便私不当进官」。
固辞不拜。
召判吏部流内铨。
河决商湖,李仲昌等开六塔河,功不成,河益为患,拜公河北安抚使
执政有是仲昌议者,乃败事,人无敢言。
公到部,尽得其状,请致狱劾治,于是仲昌等皆坐法。
使还,上欲公措置河北事,除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避亲,改知瀛州
欧阳文忠公同列,言于朝曰:「韩某宜在朝廷,瀛非所处也」。
遂留知谏院
公辞,以谓前以言不用,罢谏官,今不敢当。
知审官院。
仁宗上元欲幸奉先寺宣祖神御、温成后园,皆在奉先寺
或言上欲临后园,公上疏切谏。
明日,将驾,上使谕旨曰:「欲酌献神御,非诣温成园也」。
权同知贡举,召拜翰林学士群牧使
仁宗尝遣使祠茅山祈嗣,公当草祝词,因上疏论求嗣之道,祷祝无益,愿放掖廷宫人之无用者,及限内臣养子,以重绝人之世。
日出宫人数百,而诏有司申严内臣养子法。
始议通商,诏公与包孝肃公、陈秀公、唐质肃公同定其法,县官岁入不甚减,而民不复犯法矣。
又诏公减冗役以宽民力,公奏择朝臣十馀人,巡行天下。
其所经制,一时便之。
嘉祐四年,廷试进士仁宗预使公进三题,公奏:「臣有兄子在试中,以嫌不敢上」。
使进,既试,果取用之。
其为人主所信如此。
吏部员外郎,俄迁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时有近臣守藩不奉法,且得罪,侍臣列奏,愿得少宽假。
公曰:「两制有罪,两制营救,则天下之法常屈于贵者矣」。
遂并劾之。
时大臣荐举多不称,公论罢其尤无状者十人,内外严惮。
掖廷刘氏颇通请谒为奸,公密启之,仁宗曰:「非卿言,无由闻,当审验之」。
不数日,中书召公曰:「奉诏谕公,刘氏及它不谨者,悉逐之矣」。
又请采制以正官名,差九品以定章服。
百司常务,不关二府,依效《六典》,以定官令。
以近臣异议,不果行。
马军副帅张茂实之母乳悼献太子,茂实幼尝从母入宫中,前以嫌补外官,至是复以茂实主兵。
公奏论以罪执政
及列前后所陈,不见听者甚众,公遂家居请罪,移牒閤门,以言不用,不敢称中丞
谏官因诋公中伤宰相,擅去官号,罢知蔡州
不数月,授翰林侍读学士、知庆州
属羌有据堡劫镇城杀吏士者,公曰:「是不诛,无以肃诸部」。
出兵讨之。
朝廷闻举兵,疑问状问至,贼已平,诏书奖谕,加端明殿学士、知成都府
英宗即位,迁给事中,又迁礼部侍郎
忠宪公,有美政,人喜闻公来。
公为悉力兴利除恶,民大悦。
张乖厓镇蜀,仲春官粜仲秋粜盐,以惠贫民,官为给券。
岁久,券转归豪右。
公一切削除,籍贫民给新券,著令三岁一易,富人遂不得私其利。
蜀与夷接,边人伐木境上,数起争,又坏障塞。
公下令禁伐木,又以兵守蚕厓门,绝蕃部往来,使转就威、茂交易。
民疾病,官为给医药。
立僧寺使葬戍兵、贫民之死者、诸所兴建,今皆行之。
异时中人奉使蜀州,使酒场吏主其货易,因附益取悦。
公奏请禁止,英宗闻之喜,使内侍省著为令。
俄以群牧使召,中途迁尚书户部侍郎、权知开封府,浃日除权三司使
公请以川陜四路职田谷输常平仓,而随其事任道里,差次给直,可以平物价、养廉耻。
上叹曰:「众方姑息,卿能独不合时耶」?
诏行其言。
诸司吏有干恩泽者,诏已许之矣,公执不可。
上曰:「朕初不详知,当为卿」。
而侥侥者不已,公论执益坚,而为上言,即有飞语得究治。
上劳之曰:「法度日敝,正赖卿尽心,朕所晓,勿虑也」。
公建言:「宫中所用财货,悉以合同凭由取之,而近时赐与,亦用合同
故岁数十百万,而外徒知用物益广,而不知其有常典也。
请以其有例者,悉付有司」。
上从之,三司始得会计矣。
寻拜枢密副使
神宗尝问天下遗利,而公独请尽地方,因奏言:「差役之弊,害农业、伤民财为多,愿诏中外,极陈利害,更定其法」。
上嘉纳之,诏学士草诏,访问利害,而所述不能尽上意,上自具草,示公使损益以进。
旧制,升朝武臣皆选枢密院,注受无格,吏因为奸。
公请置审官西院,如文臣格。
又减兵额,并军营以省军费,领制置三司条例司,拜参知政事
枢密副使阙,神宗问公:「谁可补者」?
公曰:「无踰司马光」。
上即以授之。
以夏人扰边,庆州失利,天子太息。
右府有请行者,上不许。
公请行,即拜公陜西安抚使
公荐今左仆射吕公大防判官,以今资政殿学士李清臣机密
诏公得自除吏、补将校,以空名告敕付公。
吕公直舍人院判官,使即草制除授。
公奏攻守策,上手诏还之,曰:「此良策也。
然西路一委卿,安事廷议」?
公增筑啰兀等城,使河东、陜西为犄角,遂兼河东安抚使
俄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学士
公累辞,不许。
其攻讨防守,既有成策,而庆州卒有叛亡者,言事者因指宣抚司,以谓「数出师,烦劳致怨」,遂罢相,知邓州
庆州卒才两出塞,怨自他起,然公以身任咎,未尝自明。
上谕草制官曰:「可以其自请为言者也」。
公西行,赐金帛不可计,公悉以分将佐,无一毫私之者。
其后公所遣将校,往往有功,颇得要害地,增筑城守,议者惜之。
明堂礼成,迁观文殿学士
是时公年六十,自言:「先臣某尝从容道马少游之言,为父母守坟墓,使乡里称善人足矣。
臣尝私誓于先墓,期以六十守坟垄」。
章十上,乞归田里如初誓。
上遣中使谕之曰:「先臣有知,见卿宣力国事,必以为惬」。
公犹不已,遂除知许州,复谕曰:「可以守坟墓矣」。
公不敢辞。
明年,进大学士、知大名府,入觐,上曰:「西边之宁,卿之力也」。
时朝廷方更政事,令下,取朝夕办,官吏奉行不给。
公为上言:「愿宽期会简节,自息烦扰」。
上嘉纳之。
明年,复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
是时公继王荆公之后,请置局中书,考计用度,以制国用,而荐司马文正
数与同列争论,言不尽用,乃叹曰:「吾知无补于时矣」。
于是一岁之间,三请去位。
三司使发市易官职事无状,且创为贾人出钱免行法,民不为便,而诏孙永祥定。
执政有主市易者,将罪,公极论,卒责市易官,薄罪。
选人郑侠以上书讥讪下狱,参知政事冯公京故尝赒,同列因指以为党,得罪不测。
公曰:「明日黜,我继去位矣」。
因力为辩解,言未从,乞罢政事。
上虽不许,而责由此少宽。
同列欲有所用,公争上前,未能得,公曰:「请从此辞去」。
即再拜出,上曰:「此小事尔」。
公曰:「小且不伸,况大者乎」?
俄遣使谕公曰:「已罢之矣」。
公乃就职。
后数月,又以疾辞,拜观文殿大学士礼部尚书、知许州,移知太原府,俄拜建雄军节度使、知定州
以年七十,上疏请老,不允,复知颍昌府
过阙力辞,遂以节度使领西太一宫使,纳节。
上曰:「使相宫使,有近例」。
公固辞,乃拜金紫光禄大夫观文殿大学士,而宫使纳节自公始。
陪祠南郊,迁建雄军节度使、知河南府
,大雨,伊、洛水斗,冒城郭,民被溺者十五六。
是时公方以疾在告,乃力疾出,率其属救护,全活者甚众。
物价腾踊,人多不得食,公大发仓廪赈之。
禁止盗贼,收葬溺死者。
其施设有法,人恃以安。
奏请环城筑堤备后患,堤成,方数月,水复至,赖堤而免。
保甲养马,初令以十五年足,而提举官邀功,期以二年。
令迫急,民以高价市马,无所得,人不聊生,而不敢言者。
公条奏,得依前令。
裕陵役兴,异时昭陵、厚陵官吏营职。
至夜分出,妙择才者,分主其任,视事如平日。
有妄传陵下乏水,人多暍死者,诏益治运水之具数万计。
公以水不乏闻,民赖以不扰,而妄言者遂
又料所市物次第缓急,榜出之,民得预储,而价不腾踊。
人言裕陵成而不知者,公之力也。
今上即位,恩移镇江军节度使检校太傅进封康国公,俄加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名府、兼北京留守
陛见,面谕以河北水菑之馀,非故老大臣,莫能安集。
遣使就第赐告。
公以天子新即位,母后共政,不敢复辞,遂赴镇。
尝问役法利害,公具言:「顷岁臣言衙前一役,当使人出钱召募,而及他役用钱广,而复取赢馀,谓之宽剩者,非也」。
时河决小吴,未复,议者欲为支川,傍大名注故道,魏人惴恐。
公五上疏,独乞复澶渊故道,而朝廷遂寝河役。
公复告老,十上章,除集禧观使,不就,拜司空检校太尉致仕。
公虽休居,而朝廷大事,辄上书尽言,恩礼优渥,劳问赐予,使者相望。
俄请还许,上敕有司具舟,遣内侍问行计。
诏入辞,登对,给一子扶掖,命宰臣宴馔都亭驿
是时大雨雪,人有冻死者。
公曰:「非臣下宴乐时也」。
得请罢宴。
将行,上书,其大旨以宽刑罚、崇仁厚为本,其条陈多当世要务。
未行,得疾,上日遣内侍监国医诊治。
元祐二年三月二日,薨于第,享年七十有七。
三殿遣尚书致奠,翌日,赐龙脑、水银以敛。
两宫临奠哀恸,赐赉踰等。
天子成服于苑中,辍视朝两日,策赠太傅,遣使赐告于柩前。
积勋至上柱国食邑至若干户,食实封至若干户。
公方严庄重,望其容貌,知其为大人长者,而仁爱恺悌,即之益亲。
居家烝烝,友睦亲族,内外无间言。
自未达时,已嫁娶亲戚孤独者十馀人。
既贵,所得俸禄悉以分给宗族故旧,家常无馀。
立朝端方,刚毅任重,得大臣体。
遇事果敢,临义勇发,不为后顾。
乐善疾恶,出于天性。
故其论奏,虽一时有行与不行,而读之皆知其心,本出于忠义,感激而为之也。
当时贤豪,多出其门,其后往往至公相、列侍从
其未显时,而指以为贤者,尚多有也。
虽高年家居,犹与贤士大夫终日宴乐不厌。
忠宪有子八人,而三人至丞弼
公既位将相,而仲尝任门下侍郎,今知汝州
季尝任尚书右仆射,今以观文殿学士永兴军
高年康宁,列镇藩辅,近世未尝有也。
其所临镇,去而民立祠者六郡,而定武大名闻公丧,皆饭僧哭于市。
有集若干。
范氏鲁公质之曾孙,先公二十一年卒,追封韩国夫人
子若干,某官;
婿若干,某官;
孙若干,某官。
宗师奉公之丧归颍昌,诏祭都门外,给一品卤簿。
某月某日,诏葬公颍昌府某县某乡某原,谥某
某,公之宾客也,公之所以知某者至矣。
某不自知者,公知之。
而不知某之所以志公之行事,得如公之知某乎?
虽然,义则不得辞也。
谨为铭曰:
韩望许昌,实自陈国
于穆忠宪,允时有德。
显显康公,再世聿兴。
不倚不随,奋于休明
一我肃心,前无险夷。
直有未从,以身继之。
率是以行,信于天子。
结于士夫,一德罔二。
遂相神考,董齐庶工。
正色在庭,献异于同。
弼臣遭谗,中外恟惧。
公曰我在,彼黜我去。
用是得直,善人以安。
或进匪人,公争帝前。
言不时信,再拜避位。
帝曰俞哉,公起视事。
国有君子,以直在外。
时无敢言,公荐于帝。
一时我非,邦国卒赖。
有合非逢,有违非愤。
物怀其诚,无我喜愠。
堂堂巍巍,公衮戎旃。
不卒我谋,有命自天。
既寿既康,受策归第。
如山如渊,重我国体。
德浮所受,人啬其福。
有蕴在躬,士觊其极。
呜呼告凶,两宫震恻。
厚赙备礼,哀荣有赫。
颍川之原,高明而泽。
生以其神,没安其宅。
铭石告幽,慰其孙子。
明明显庸,国则有史。
府学承置柴荡记绍熙四年九月 南宋 · 尚朴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六四、《至元嘉禾志》卷一六、光绪《嘉兴府志》卷八
麟瑞乡柴荡,秀学之旧物也。
淳熙四载,显谟吕公典是邦,给佃于学,以助都养,计五百馀亩,隶嘉兴
或樵或租,所得尚薄。
越五六年,地力日盛,根苗滋益繁,延袤数里,葱茜弥望,为芦而当钱之百者万束,而薪刍不与焉。
彊有力者实租之,不得而擅也。
收缗钱百有二十,除三之一以输赋。
去岁有旨粥官产,前守都大赵公以廪粟不继,将在学所有举籍以戒令佐,毋得估,用是晏如,无复经念。
无何,狡谋发于不虞,济以黠胥舞权巧为伺郤。
贰车摄事,官估亩钱七百,贪民挟多资志于必得,增亩钱三千三百一十有一。
今春朱轓易镇,方应酬纷杂,乃变租为佃,挠法豪敚,若士子、若走隶,无一知者。
其诡閟如此。
逮索逋,始言雠为己业,即以其事列于郡,于外台
都运直阁郎中王公、提举秘承黄公,咸察其非,传檄持至太守郎中麋公,徐为正之。
会两年,节费剔蠹,粮用差有馀积,规欲葺斋庑,补罅漏,至是辍以偿直,为钱五十万,提举颁公帑二十万来助。
仓使闵学校艰匮,谓非足用外,有此宽剩,州郡合体朝廷优恤意,既一时失行,不可与齐民争攘,比今以官物归官养士,止令用元估贾,而过纳之数不复请。
寻召租,视昔增三倍有奇,岁如是,利原无穷矣。
初,荡之失也,或劝之以为不必复,或沮之以为不可复,或哂之以为不能复,睥睨其胜负者相半。
予谓职有常守,不为物徇;
仕而行义,不为势屈。
茍见善不明,用心不刚,切切然私虑却顾,次且怵缩为后日潜身避祸地,不惟有负于所学,其有负于设官之意多矣。
吾知守吾职、行吾义,它渠皇恤虖?
竟复之。
虽然,荡则吾荡也,固与学俱存,毋患再失,而租入丰约,则视人为高下,亦惟后之君子加意焉耳。
姑志始末,用垂不朽。
绍熙四年九月丁卯日从事郎、充州学教授尚朴记。
绝句(一作牧童钟弱翁 宋 · 牧童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八引《西清诗话》:弱翁平凉,一方士通谒,有牧童牵黄犊随之,弱翁牧童曰:“道人颇能赋此乎?”方士笑曰:“不烦我语,是儿能之。”牧童乃操笔大书云云。或云:“方士即吕公也。”)
王命论 东汉 · 班彪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三、文选卷五十二
昔在帝尧之禅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
舜亦以命禹。
暨于稷契,咸佐唐虞,光济四海,奕世载德。
至于汤武,而有天下。
虽其遭遇异时,禅代不同,至于应天顺人,其揆一焉。
是故刘氏承之祚,氏族之世,著于春秋。
唐据火德,而汉绍之。
始起沛泽,则神母夜号,以彰赤帝之符。
由是言之,帝王之祚,必有明圣显懿之德,丰功厚利积累之业,然后精诚通于神明,流泽加于生民。
故能为鬼神所福飨,天下所归往。
未见运世无本,功德不纪,而得倔起在此位者也。
世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其故,以为适遭暴乱,得奋其剑,游说之士,至比天下于逐鹿,幸捷而得之。
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
悲夫!
此世之所以多乱臣贼子者也。
若然者,岂徒闇于天道哉?
又不睹之于人事矣!
夫饿馑流隶,饥寒道路,思有短褐之袭,檐石之蓄,所愿不过一金,终于转死沟壑
何则?
贫穷亦有命也。
况乎天子之贵,四海之富,神明之祚,可得而妄处哉?
故虽遭罹厄会,窃其权柄,勇如信布,强如梁籍,成如王莽,然卒润镬伏锧烹醢分裂,又况么么不及数子,而欲闇干天位者也。
是故驽蹇之乘,不骋千里之涂;
燕雀之畴,不奋六翮之用;
楶棁之材栋梁之任;
斗筲之子,不秉帝王之重。
《易》曰:「鼎折足,覆公餗」。
不胜其任也。
当秦之末,豪桀共推陈婴而王之。
婴母止之曰:「自吾为子家妇,而世贫贱,卒富贵,不祥。
不如以兵属人,事成,少受其利。
不成,祸有所归」。
从其言,而陈氏以宁。
王陵之母,亦见项氏之必亡,而刘氏之将兴也。
是时,为汉将,而母获于楚。
有汉使来,陵母见之,谓曰:「愿告吾子,汉王长者,必得天下,子谨事之,无有二心」。
遂对汉使伏剑而死,以固勉
其后,果定于汉。
宰相,封侯。
夫以匹妇之明,犹能推事理之致,探祸福之机,全宗祀于无穷,垂册书于《春秋》,而况大丈夫之事乎?
是故穷达有命,吉凶由人。
婴母知废,陵母知兴,审此二者,帝王之分决矣。
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曰帝尧之苗裔,二曰体貌多奇异,三曰神武有徵应,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加之以信诚好谋,达于听受,见善如不及,用人如由己,从谏如顺流,趣时如响起。
当食吐哺,纳子房之策;
拔足挥洗,揖郦生之说;
悟戍卒之言,断怀土之情;
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
韩信于行阵,收陈平于亡命。
英雄陈力,群策毕举,此高祖之大略,所以成帝业也。
若乃灵瑞符应,又可略闻矣。
刘媪高祖,而梦与神遇,震电晦冥,有龙蛇之怪。
及长而多灵,有异于众。
是以王武感物而折契,吕公睹形而进女;
秦皇东游以厌其气,吕后望云而知所处;
始受命则白蛇分,西入关则五星聚
淮阴留侯谓之天授,非人力也。
历古今之得失,验行事之成败,稽帝王之世运,考五者之所谓,取舍不厌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不知命,则必丧保家之主,失天年之寿,遇折足之凶,伏斧钺之诛。
英雄诚知觉寤,畏若祸戒,超然远览,渊然深识,收之明分,绝信布之觊觎,距逐鹿之瞽说,审神器之有授,贪不可冀,无为二母之所笑,则福祚流于子孙,天禄其永终矣。
故吕氏宜人墓志铭绍兴二十八年十二月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五、《卢溪文集》卷四五
左朝奉大夫、前通判吉州军州事赵公名伯璋之宜人吕氏,世居卫州新乡
谱系所自,时有□人。
金紫光禄大夫讳持者,皇曾祖也;
登封县长官讳觉者,皇祖也;
朝请郎通判忻州无党者,皇考也。
长官有女弟适王氏,是为显恭皇后之外舅,宜人视后为表姑。
后爱其慧淑,欲留宫中以候其长,宜人性冲淡不乐也,然吕氏因之门户浸显。
公卿贵人走币求婚于吕氏者,袂相属于道,吕氏独欲择对于士人中。
会三舍法初兴,通判公才冠,屡中高等,驰声庠序间,吕公初见以为国器,遂许以归焉。
宜人虽生于大族,德性柔淑,乐勤俭,能以法度自饬于闺阃,上承下顺,无纤芥不满其意。
诸吕南渡,困厄不能自救者,悉力赒之无少靳。
方少年时,以阃内事自任,而勉其夫以学,遂中政和八年进士第
由是仕宦四十馀年,所至有声,实有助焉。
先任兴仁府幕官,适军兴当干戈之冲,遣家属奉太夫人版舆避地于寿春
太夫人欲留宜人于兴仁,宜人泣请侍行。
太夫人道中感疾,朝夕卧起饮食医药,独宜人服勤左右,不见惰容,太夫人称其孝谨。
后太夫人去世,奉几筵如事其生。
此虽妇人女子之所当然,而近世或以为难。
宜人子男五人,曰师韩,补将缺女一人,初适右从政郎梁杲任缺适右通直郎广州佥判李琥
梁氏三子,曰公鼎、公弼、公伟,归于赵氏,宜人抚之如己子,与师韩同就学,人不知其为甥也。
孙女一人,曰严娘,尚幼。
绍兴二十六年通判公监吉州秋试锁院宜人与儿妇宴饮,话平生若遗训者,至夜深无病沐浴而亡,八月二十六日也,享年五十有五。
卜以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一日,葬于吉州安福县新乐乡嘉林大塘冈之原。
铭曰:
吕所自出原于齐,姻联戚里门寖辉。
不愿宫中学八姨,独适贤士得所归。
良人弱冠名四驰,早穿月胁桂枝
江淮所至为吏师,夫人端能助设施。
家声千载尚可稽,卢溪今作幽堂诗。
左奉直大夫秘阁向公行状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三、《卢溪文集》卷四七、《古今事文类聚》外集卷八、《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后集卷七○、《翰苑新书》前集卷四八、《秘笈新书》卷八、《经义考》卷二一五、道光《永州府志》卷九
公讳子㦛,字宣卿,世为开封人
自四世祖文公相章圣皇帝,其后蕃衍,浸以盛大,世有闻人。
曾祖传正,故任国子博士、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尉
祖绶,故任西京左藏库副使
父宗琦,故任大中大夫致仕,赠少师
妣夏侯氏,赠魏国夫人
所生母王氏,赠恭人
公自幼慷慨有大志,见诸老先生辄抵掌论世事,剧谈雄辩,常欲折其坐人,而诸老先生亦莫能与之争也。
盖其刚毅之气出于天性,以故与世多不谐,虽屡抑退而终不自悔也。
初入国子学,遇三舍法兴,累试入等,已校定当升补。
政和六年,再从伯永嘉郡王宗良遇郊祀恩,任公为登仕郎
七年,为华州司兵曹事。
宣和初,朝廷新复幽燕,其地经契丹之乱,馈饷不继,自涿至雄、霸,以县令丞部农夫挽中州粟实不毛之地,挽不如期者以误军期论。
先是,涿县累政以运夫亡逸失期,委印绂而去。
大漕陈公亨伯、吕公颐浩皆知公之材,以为涿县
既至,究知前弊,调役不均,乃以户口高下均定所役之数,众服其平允,使部伍相为保,无一人逸者。
以馈运不乏,循从事郎。
又以新迁到任,循儒林郎
少师以公在极边为忧,令丐罢。
涿以武臣为州,类出童贯门,恃势不法,公每以职事面争不少屈,颇恚恨。
逮公解去,沮格边赏,不为批书,公委之而去。
部使者适至,函令书印,驰介送公。
宣和六年宣教郎,为中山录事
七年,金人犯东京,朝廷以种师道宣抚京畿河北河东路,辟公为干办
靖康元年,渊圣皇帝覃恩转通直郎
六月丁少师忧。
少师晚年不乐处京师,市第于宛丘,未及徙居而少师捐馆。
是岁虏再犯京师明年大乱,公乃归陈。
建炎二年,虏侵陈、蔡,公之兄忠毅公先有德于蔡,蔡人借留于朝,而朝廷已别除人,就起复知陈州
至是虏人围陈,忠毅公誓以死守,先遣公走京师求援于留守宗泽
公见无出师意,急归,而城已破,忠毅公骂贼不屈,与诸弟三人皆死之,公亦丧其外姑与一男一女。
乃徒步间关,收歛兄弟遗骸而葬之,访寻骨肉之存者,携挟南渡,流寓江淮间,寻复除通判均州梗不能赴。
建炎三年江淮两浙制置使吕公素知其材,适真州经残破,官吏皆逃亡,召公语之曰:「此州非公莫能办」。
即以便宜委公摄真州事。
范琼溃将郭吉屯驻为奸利,屡欲叛去。
公方之任,舣舟城下,人无知者,公遣人呼皂吏问州治所,吏对以吉暴横必为乱,乞且寄治舟中为缓急计。
公叱之,驰马径造州宅,官吏稍集。
然百事废弛,财用乏绝,卒伍纵逸不复归营,公揭榜招之,得数百辈。
有司以无供给为忧,公谓真州平时富商大贾所聚,酒货最为繁夥,意务场瓦砾之下必有宿藏,令人斸之,人或窃笑,果得酒百馀斛,一郡以为神。
公乃张席为屋,高其直以沽,郡人累月不知酒味,来饮者如市,路傍始有醉人。
公又遣吏市曲米于他郡,益酝酿,课利益增羡,而发运、转运犹谓公弗戢私酝,公乃先治沿江二漕兵梢列肆私沽者,二漕虽愧恨而不敢复言。
公所至多忤监司者,皆此类也。
视事才几月而财用沛然,收贮官钱以千计,至七十万,不以一毫取于诸邑
向之郭吉者初畏公之威而不敢逞,至是见府藏充盈,辄萌异意,郡人咸知之,窜入他邑。
忽一日,吉与其二属擐甲胄张弓露刃直趋庭,公危坐厅事,敕候兵持剑立屏后,戒之曰:「闻呼即出」。
吉既至,公厉声逆谓之曰:「尔欲杀我,匹夫力耳,何用众为?
此颈吾自断之」。
呼候兵出授剑,吉气沮错愕,急抱持剑者曰:「初无是心,特耀兵以娱公耳」。
公曰:「一州人皆知尔欲杀太守,今独有持吾檄以耀兵为解,招回散亡百姓。
不然,恐尔头颅亦不能保矣」。
吉逊谢,即用公言,乞檄以去。
事定,朝论伟之。
会驾幸镇江,公以邻郡守臣当赴行在所奏事,吕公因荐公,赐对劳问甚久,将欲大用,未果,宠以直秘阁还郡,且令郭吉隶杜充,命公带淮南东路兵马都监、管内安抚。
冬十一月,虏复南来,建康失守,公退保沙南,以虏檄缴奏,召令赴行在所奏事。
未到,有旨谓公与其馀守臣弃城事体不同,降一官,与知州差遣建炎四年三月也。
即以公知江阴军,专一主管水军防托事。
公从驾还,过明州,金人初退,郡方阙守,即改知州
明年,兼管内安抚使
公自遭宛丘家祸,忠毅公有子沈为给事胡公安国婿,从寓湖南,不知存亡,丐守道州
从之,兼湖东兵马都监、节制管内军马。
公从兄子諲方帅潭,待次间欲往依焉,闻曹友、孔彦舟相继以长沙叛,李成群盗跨江西数郡为乱。
绍兴元年春丞相朱公以都督恭行天讨,檄公权督府参议官
时洪久阙帅,丞相以公兼摄之。
张俊招讨使吕丞相节制,戍鄱阳,至是辄擅徙豫章
豫章新遭金人蹂践,仓庾府库一空,而军号数十万,支用不赀,漕司皆被事委去,悉以属公。
公会僚属议所以应办,皆欲下诸邑科敛于民,公曰:「大军压境,张喙待食,诸邑能指期集耶」?
因访得负郭大姓平时兼并,积而不散者,呼而谕之曰:「汝家所蓄,贼至能保乎?
今官军至,贼不能犯,公私皆赖焉。
汝能辍不可守之财,以贷于官,期两月执券取偿,一毫不汝欺也」。
大姓欣然从之。
又有巨商为金人所害,其妻失所,昔时驵侩受其货者咸讳匿之,公究得其实,悉以归媪,媪拜谢,愿分助县官
旬日间不扰其民而军须顿足。
既至,公告之曰:「吾州井邑丘墟,戍兵朝入则居民夕避,无市肆则卒伍亦无聊,城东有浮屠屋数处,兼废屋数百区,可以驻师。
公能戢士伍,我当招集市区与相交易,军民两便」。
大怒,剡牍于朝,以公沮军不能入城,亦不用公言而径自入城矣。
朝廷察知俊之言不然,而公敢抗之,两置勿问。
未几军士所处不便,卒如公言徙于城东。
丞相奏公即真,适朝廷已除授,不报,以赏转奉议郎
冬十月,公之道州
湖东自经李成、孔彦舟焚劫,独界于二广偶得免,一时号为全盛
两转运、刑狱、盐香使皆聚此州,道实小州,不能堪。
公始革去仓廪受纳积弊,罢曲引、醋息、牛税等钱,以宽民力,尽收禁军之遣令在诸司当直者。
提刑周随亨江华县治,别募兵四百,所支给一取足于江华
公以状乞移按他郡,罢募兵,拨还侵用诸司镪谷,提刑颇怨憾。
提盐薛公度先欲于本州置司,公力陈其不便,争止之。
公罢博易场监官,以冗费扰民,而公度坚俾复之,不从,故部使者皆切齿恶其与己敌。
既而兵至安仁,劫帅入其营,纵兵四掠,势逼道州
众咸欲远避,公曰:「守臣出境,则境内先自乱,不如申朝廷宣抚司,移治锦田寨」。
百姓从之,皆获免,兵至,卒无所得。
贼虽以偏裨之礼奉帅于道州,而实不逊也。
会朝廷有旨令行在所,久之乃解去,帅亦得自便。
提刑提举挟前憾,共劾公逼逐监司,又诬奏公激李成军变,降一官,落职放罢。
是时胡公安国自湖东赴西掖讲筵之召,目睹其事,以书抵时宰讼公之冤,反覆甚明,终不能用。
公知道之不可行也,胡公亦自琐闱出,乃相从隐居衡岳山中读书,授《左氏春秋》学。
贫甚,始丐奉祠主管台州崇道观
四年,叙转右承议郎
五年,以祀明堂恩复直秘阁
右相张公浚以都督平湖寇,荐公守衡州
是岁大旱,米斛万五千钱,公分遣使臣赍金籴于邻州之丰稔者,计本直与道路之费,量其价列粜于通衢,每升为钱六十,饥民骤得贱米,所活不可胜计。
提刑司奸吏董瑜湖南大蠹,人莫能讦,公捕鞫得其赃,流之岭南,湘人欣快。
以故诸司皆不悦,谋欲去之。
公亦自知不得行其志,丐罢,而报未下,诸司帅臣共劾公数事,皆出于诬也。
六年正月,复拜宫祠,士民相与群聚击鼓于提刑司,愿举留,鼓为之裂。
提刑惶惧,夜半登舟出巡以避之。
逮公戒涂日,阖城遮拥哭泣,声闻数里,非若近世风俗为文具备礼而已。
始知古之良吏所谓攀辕卧辙者不然,亦近世所未有也。
公既行,得报落职罢宫观,用诸司诬奏也。
是年转右朝奉郎八年右朝散郎
公衔冤自讼,久不获伸。
至于始被旨差官体究元按发五事,并无一实,御史亦上章极论公刚直明敏,不畏强禦,奉法守正,不容于监司,内外朋比而攻之,奉圣旨与改正。
寻复直秘阁提点荆湖北路刑狱。
衡人思之,绘公像建祠于东城青草寺。
侍郎胡公寅为记,镌石于傍,并刻御史章于碑阴,至今焉。
皆公出后所立,非有使之者。
十年,赴湖北,先声入境,时奸吏望风解印绶者数十人。
湖北营田旧以抑配百姓,人不聊生,有破产不能偿者,日号诉于马前。
公为询究其便利可行者,使遵守之,罢一切抑配者,远近鼓舞。
岳飞以两镇节度使相兼营田大使,无敢忤其意者,至是亦喜以为当然。
公按部所至,立大榜于前,云「久负抑屈,州县不理者立其下」,于是积年无告之冤,咸得伸雪。
总领曾慥薛弼素不悦于公,以职事诬奏,而方为左司,表里附会,公遂放罢,乃具奏陈,而都司再行批拟,又特落职。
复归衡岳之下,与侍郎胡公寅、谏院韩公璜为方外之游,不复有仕进意。
十一年,以贫甚请祠禄
自是十九年间四领宫祠
十二年,转右奉朝大夫
十四年,刘昉帅潭,秦桧方用事,欲罗织士夫之之不附者以进身。
偶富人诉公弟子率由事,遂曲致其词,并及于公,坐此贬三官,迁居衡阳之伊山,乃晋桓伊书堂故基。
结茅以处,手抄诸书,尤喜观《鲁论》,取诸家之书编为《集义》,以己见系于后,今行于世。
胡公明仲尝过山,名其所居曰「有裕堂」,仍为之记。
十七年叙复右朝奉大夫十九年右朝散大夫二十三年右朝请大夫
秦氏久专国柄,放逐善类,无复还期。
死,公方辩湖北之罢、潭州之劾,久抑不伸,朝廷知其冤,悉从改正。
二十八年冬,复起知道州,父老儿童走迎境上,咸喜曰:「我旧使君也」。
到任半年,复旧职,改知广州主管广南东路经略安抚司公事、马步都总管
未抵治所,而御史复弹公,乞落所复职罢免,公归旧隐,始筑第于衡阳之湖东三十里徙居焉。
三十一年再请祠,三十二年右奉直大夫,除江南东路转运副使
时淮上方用兵,隆兴元年以馈饷功,复职名,继兼江淮都督府随军转运副使
夏四月都督张魏公出师破灵璧虹县,下符离,势如破竹。
大将失律,不能深入,魏公驻维扬。
公乞还司,因得病丐解职,言者以为避事,二年春奉祠
病再作,戒子侄函上纳禄之请,无与小人藉口。
乾道元年守本官致仕。
八月朔丁丑,命道士建醮,公精爽不乱,醮罢,熟寐如平常,遂不起,实初二日也,享年六十有九。
公娶毕氏,儒林郎瑗之女,先公三十五年卒,累赠恭人
男二人:浣,见任右奉议郎,前知潭州安化县,以公病乞侍养。
泶,方五岁。
女三人:长适右奉议郎、新广南西路转运司主管文字范揆辰,次适右奉议郎荆湖南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黄谈,幼适将仕郎新定柳州司理参军侯宦。
孙男五人,士克、士允、士、士光、士元,皆未仕。
孙女四人,长适左迪功郎、新临江军司户参军宋刚仲,馀尚幼。
宛丘之祸,宗绪飘零,公招集兄弟之子与同席饮食,教抚如己出而无择焉。
公买田业分给之,推其子已授官与其犹子沄,请于朝,特旨从之。
立其兄儒林公之后而官其子濯。
忠毅洎武功有子曰法、曰沈,皆不乐从宦,乃各官其一孙,曰士永、士行。
其笃于宗族,出于诚心,世所稀有也。
捐馆之日,一子五孙皆白丁,人谓公其必有大于后乎!
平生好论人物,无所忌讳,闻者颇骇,而后卒如其
尝与胡文定公当世士,文定颇称秦桧靖康时事,公曰:「与同时被执军前,鲜有生也,独数年之后尽室航海以归,非大奸能若是乎」?
文定既殁,奸邪日著,文定之子明仲与公追复前说,曰:「昔侍先君子能预察奸邪如公言者,才一二人耳」。
深服公远识。
公初以直道不容,于是晚年公议方出,圣恩尽与改正。
将漕江右,从张魏公转饷征虏,几时趋功名之会,不幸魏公遭谗,而公亦以病去,岂非命欤!
其孤以乾道元年十月甲寅葬公于衡阳县义乡高塘之原,自洪州西山恭人毕氏之柩而合葬焉。
某从公游仅四十年,所得皆事实,故录以为行状,以候世之君子鸿文大笔叙而铭之。
史阁学吕公免回易钱记 北宋 · 王安国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七
良法易创也,法弊矣而革之,非见善明、用心刚不能。
《易》曰:「革而当,其悔乃亡」。
大司徒免回易钱,其革而当者欤!
事初而善辞曰「整军经武也」,奉行者果能不尽利,不营私,焉得弊?
其弊也人实弊之。
然利者义之反,罔利辈视义何等物,百计笼取,一孔不遗,利尽害生,滋纷纷矣。
折配溪峒货物而蛮猺怒,勒价刻直而市苦,闭行旅之往来,遏贸民之贩鬻。
道之悖,往往为大司开怨府,为藩帅蹙元气,为边徼偾事端。
其自为谋,则挟公翼私,而专恣妄作也。
弊至此,不革,将悔。
久哉!
圣人戒言利也,曰多怨,曰乱之始,曰不夺不餍,国何利焉。
南轩张宣公辨义利,析秋毫。
帅广时痛邕、宜、融被极边,号凋郡,申闻于朝廷,乞假缗钱付各郡,自为回易收息赡军。
公之加意三郡厚矣,未若泯此名之为善也。
安国承乏守郡事临民,言及斯弊,蹙相告,冀回生意于憔悴。
适经史阁学吕公奉天子命来惠南国,所行皆快活条贯,一申免请,如响斯答,尝瓣香东向为宜民写真,感懿哉。
报翰之言:「回易之害,某未入境已知之,公牍之来,适契下怀,一笔勾去,亦牧民者之职分」。
见义勇为如是哉!
公之学以道称,择术精矣,生财有大道。
大人之学也,公以大学为学,絜矩为道,所以内外本末、聚财散财、悖入悖出,固洞然于胸中矣。
大而固,天下必能因人心之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间各得分愿,上下四旁均齐方正,而天下平矣,何弊之不革哉!
公于此时心与理契,机动矢决,知回易之害,于入境之先,肆一笔之勾于公牍。
既来之后,见善何其明,用心何其刚。
公之志主于根本,专于牧养,有不便辄弛以利民。
昔者吕许国公奏免河北等田镈,王魏公谓其识大体,许之秉钧轴。
其子申国正献公为保固人心计,极论三司商财利之不可行。
二公器识如此,当时皆位至台鼎,宏规懿范,至今日休,用此道也。
愚于此益信道山之道得其传。
公名师夔,字虞卿号道山,元勋节相武忠公英嗣也。
先世河南,来居寿春
前有许、申二国公父子矣,将相一门,流传一道,忠孝固有自云。
按:《粤西文载》卷三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题图诗十首赠吴君仲 其二 雅量图吕文穆公始为相,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此子亦参政耶?」同列欲诘其姓名,公曰:「若一知姓名,则终身不能相忘,固不如不知也。」) 明末清初 · 吴嘉纪
 押词韵第五部 出处:陋轩诗卷十二
光芒席上器,中窄外垒嵬。
荣贵诚足珍,寡受亦易殆。
吕公朝士中,川中之大海。
溪涧江河湖,滔滔于此汇。
帘下伊何士,妄言使人骇。
香秽置一区,气味各不改。
薋菉易知名,任尔侵兰茝。
既知不能忘,长者徽音在。
永遇乐 其三 宋 · 无名氏
 押词韵第四部
学道修心,存神炼性,直要轻举。
补脑还精,流水不腐,户枢终不蠹。
日魂月魄,抟归炉鼎,真气自然留聚。
把心猿缚住,意马追回,迥无尘虑。
定中明有,阳龙阴虎,水火透时为度。
八段奇文,千口活法,向上有一路。
吕公高尚,未离人世,有分也须相遇。
十洲三岛,骖鸾跨鹤,大家同去。
续酒具诗序 唐 · 皮日休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六
子暇日曾作酒具诗三十首。
有引曰。
咸通中
皮袭美著酒中十咏。
其自序云。
夫圣人之诫酒祸也深矣。
在书为沉湎。
在诗为童羖。
在礼为豢豕。
在史为狂药。
余饮至酣。
徒以为融肌柔神。
消沮迷丧。
颓然无思。
以天地大顺为堤封。
傲然不恃。
以洪荒至化为爵赏。
无怀氏之民乎。
葛天氏之臣乎。
噫。
天之不全余也多矣。
独以曲糵全之。
于是徵其具。
悉为之咏。
以继东皋子酒谱之后。
而有酒星酒泉酒篘酒床酒炉酒楼酒旗酒樽酒城酒乡之咏。
以示吴中陆鲁望
鲁望和之。
且曰。
昔人之于酒。
有注为池而饮之者。
有象为龙而吐之者。
亲盗瓮间而卧。
将实舟中而浮者。
徐景山有酒鎗。
嵇叔夜有酒杯。
皆传于世。
故复添六咏。
予览之。
慨然叹曰。
予亦嗜酒而好诗者也。
退之有言送王含曰。
少时读醉乡记。
私怪隐居者无所累于其世。
而犹有是言。
岂诚旨于味耶。
及读阮籍陶潜诗。
然后知彼虽偃蹇不欲与世接。
然犹未能平其心。
或为事物是非相感发。
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
虽然。
尚未有尽者。
中古之时。
未知曲糵。
杜康肇造。
爰作酒醴。
可名酒后。
近世以来。
人徒酣酗。
李白一斗。
为诗百篇。
自名酒仙。
郦食其辨士也。
初见沛公
高阳酒徒
杜根贤者也。
逃难宜城
为酒家佣保。
郑广文贫而好饮。
苏司业送酒钱。
杜子美无钱赊酒。
而诗言酒债。
周官有酒正。
则掌之者必有其人。
以法式授酒材。
则酝之者必有其物。
翰林诗曰。
鸬鹚杓
鹦鹉杯
夫杓者勺也。
勺酒而错之杯中者也。
杜工部诗曰。
莫笑田家老瓦盆
自奁盛酒长儿孙。
夫盆者槃也。
载酒而寘之座中也。
韩奕诗云。
显父饯之。
清酒百壶。
壶便提挈。
陶令挂之于车上。
吕公负之于仗头。
遇兴则倾之。
鸱夷之异名者耳。
诗云。
兕觥其觓。
旨酒思柔。
觥为爵罚。
于定国饮至一石不乱。
刘伯伦既醉。
以五斗解酲。
快饮痛嚼则用之。
盖觚角之出者耳。
注云。
觚受二升。
觯三升。
角四升。
散五升。
而觥七升。
又兕角为之。
形器特异。
于是更作酒后酒仙酒徒酒保酒钱酒债酒正酒材酒勺酒盆酒壶酒觥一十二诗。
而附益之。
庶古今同志而始终相成之义耶。
宋故承奉郎秘书丞江州湖口县事兼兵马都监江君墓志铭熙宁八年正月 宋 · 李先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八
君讳注,字德长姓江氏
晋永嘉渡江,世居金陵
李氏尅国,避地庐陵,因家焉。
君性禀聪悟,宽厚而有大志。
自君少时,愧以生事自业,尝力学,作为文章。
逾冠应书,遂荐于州,固已得名于时矣。
然其践场屋,累上吏计,而四十始第。
乡闾所称者,或优其术业,或高其操行,若时之辈学与夫后进之所表望而相从者率以此。
庆历中,余襄公以罪贬吉州,于君有知名之雅。
下车未几,遽俾二子授室于君。
至若朝夕延就、辞行相钦者,每叹际见为晚矣。
间尝谓君曰:「昔雒阳吴公,因贾谊而名附史传,予于君亦有望于他日矣」。
其称服如此。
襄公复以雠党讦斥,再贬归韶。
公实韶人也,地扼岭表,炎瘴之阻。
当其摅愤懑,归田里,若昔之奔趋竞鹜,有愿出其门而不得者,茍不欲以势去则寡矣。
君于此时,乃能间关千里,以伸久要愿见之请。
襄公于其归,乃序诗为送,而援以大将军失律单于,时在削逐,而门下之客多往事骠骑,独任安不去为说。
盖其言有慕于君又如此。
襄公之于君,既以贾谊得名于后世为可慕,而又以任安知义于当日为可尚,则君之为人,不特以才见高于世,而能不以富贵贫贱势利随为离合者,是亦大贤人之所为也。
皇祐五年中乙科,初筮洪州丰城簿。
时州之佐狱掾不克治士,天阁仲公辟以易任。
有在仕者,以盐贩被告就劾,君折狱按罪,议在常原之期。
当位者务深抵之,乃以君不欲辄枉为嫌,遽移劾他曹。
暨以成奏上,按覆大理,卒如所议。
故以能见荐者三人,且以才君用狱之恕而勇君执法之坚也,固尝有称曰:「可谓柔而有立者矣」。
秩满,移荆南石首
君之至是邑也,政宽而能爱,刑简而不苛,案无丛委,狱无留系,时有目其邑曰「石首道院」。
复用荐改著作佐郎,拟授洪之新建。
未几,丁先廷评之忧。
服除,还台,授泽州签书判官事。
君之赞划郡幕,为守者多所推禀。
泽于河东为支郡,地控西北,尤为边徼襟带之扼。
熙宁四年春大丞相兴师夏国,而河东实当一路策应,若荒堆、三泉之役,皆调发仓卒。
观文吕公帅并门,檄移以都大提举入界,君闻命痡驰,勇于即事。
既至,观文吕公以其才,谓宜任以筹幄,不可使亲矢石,遂留府,以摄阳曲事,若经略大计,多所参与。
是秋,迁秘书丞,得代,乃调杭州之富阳
有同籍著佐朱君者,拟邑江州湖口,以家毗陵,去富阳为便亲,乃求易其任。
君然其请,遂改授焉。
唐柳子厚刘梦得,尝以柳易播,而韩吏部盛称,以志于其死,盖多其节义故也。
若君所为,亦不少贬于是矣。
君之至湖上也,宿奸弊蠹,不旬日而理。
会朝廷新法未绳,时以疾笃,尚能以垂闭之口,竭节效智,亦无负矣。
其居官得禄,茍足以活妻子,则又推以给亲族之不逮者。
画事之际,其子忠复适以策试集英登第,归庆庭下,而乃能扶羸以告曰:「吾之有家,所知者清白而已,至于后日之谋,非所与也。
今有继矣,虽瞑目何恨」。
故其无羡俸,而死馀令名,官无大位,而禄有世庆,此其可书也欤。
君生平所著,辞赋歌诗文论率五百篇,离为十卷,缄启三卷,《高都唱和诗》二卷,《春秋世系录》十卷,《易纂》五卷,皆藏于家。
享年六十,卒于江州湖口官舍正寝,实熙宁六年仲夏之甲子也。
归葬于州吉水县中鹄乡青原祖庆岗,实八年孟春庚申也。
江氏之先,于《诗》《书》为无传,于《春秋》为小国。
革于晋,以忠孝显,今十五世也。
曾祖郅,祖玗,皆不仕。
父晔,追赠大理评事
母谢氏,追封旌德县太君
娶曾氏,叙封长寿县君
其贵皆以君,实辛亥季秋之恩霈也。
生子二人:忠献,力学未第;
忠复,同学究出身。
女一人,早世。
继育其季之女,犹己出也,适同郡乡贡进士杨成裕。
孙男五人:汝直、汝敦、汝平、汝功、汝能、皆业进士
孙女四人,尚幼。
铭曰:
宽柔惠直性之德,端廉勤慎身之行。
充在己为善学,莅于官为能政。
名于时则达,位于才则亏。
庆于后则有,数于命则违。
今其已矣,用寘诸辞。
按:江西省博物馆藏拓片。
东平集序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七六、《鸿庆居士文集》卷三○
观文殿学士东平吕公,以学政事被遇神宗皇帝熙宁元丰间,进居从官大臣之列,魁垒硕大,尊显三朝,十直殿庐,四易旄节,奇庞福艾,独殿诸老,享寿八十,薨于赐第,终始大节,具载国史,而平生所为赋、颂、铭、碑、制诰、册命、书奏、议论之数十万言藏于家,凡若干卷,号《东平公集》。
方是时也,海内乂安,二三大臣或操法令以断天下事,而稽古不至秦汉以上。
天子慨然振千岁积坏之蛊,以追迹二帝三王之治,尊经崇儒,宗王贱霸,张皇大中,不杂他道,一代弥文,炳炳煌煌,皆诗书礼乐仁义之实,而左右前后之臣非通经学古、鸿文大手笔、足以润色太平者,皆不能称其位。
公自远方召见,擢侍讲帷,掌内外制,繇三司使遂跻丞辅,魁名硕实,为世大儒,一时学士大夫慕其风声,奔走谈说,以不及为恐。
余读其书,然后知公遭遇之盛,所谓百世一君,千载一时,殆非偶然者也。
自六经之道熄,而百子各自为宗,怪奇可喜之论杂出于其间,而六代弦之器、雅颂之音,已不接于世俗之耳目。
张释之固无甚高论,文帝犹曰卑之;
秦孝公闻帝王之道,三日而无所见焉。
士中有所挟者,莫不欲夸见所长,驰骋一世,以就功名,而流落不遇,伏岩穴以死,无足怪者。
惟公亲逢圣主,明道术于绝学之后,续微言于将坠之馀,志合言行,应期而出,不数年遂参大政
谋谟讽议,劝讲论思,典册施诸朝廷,乐歌荐之郊庙。
扶衰救敝,尊主庇民之言;
丰财裕德,治兵禦戎之策。
弥缝政事之体不胶于古,推原道德之旨不悖于今。
声气相求,风动云兴,如龙吟虎啸,如凤鸣高冈之上也。
辞严义密,追古作者,如弹虞氏之琴,如鼓清庙之瑟,一唱而三叹也。
大音希声,震越煇煌,如钧天之奏,撞千石之钟,振万古之簴也。
公之文章用于当世,传于后觉。
此非所谓百世一君、千载一时者乎?
虽然,公以大臣践历中外四十年,尝一斥建安,再贬宣城,而辞气浩然,折而不衰,至一觞一咏,戏语弄翰,率然而作,未尝少贬以就俗。
根极理要,一本于经义,非玩志于文辞,以徇人耳目之观美而已也。
神宗称公性与道契为词宗,赐札一传,天下颂之,岂不信矣乎!
公之曾孙右通直郎靖,遭建炎兵火焚庐之祸,徙家晋陵,始从余游。
一日,出公遗稿,请余叙而识之。
某为书生时,诵习公文,知敬慕公,至于今老矣,傥得以姓名托于公文之次,岂非区区之愿也欤!
公所著书,又有《孝经、论语注解》、《周易大传》、《尚书、周礼义《、》毛诗集传》、《注老子道德经》、《庄子内篇》凡若干卷,皆不列于此,而《注庄子》方盛行于世。
公讳惠卿字吉甫,爵东平郡云。
偈六首 其三 北宋 · 释净端
 押先韵
章公好学仙,吕公好坐禅。
徐六喻檐板,各自见一边(《禅林僧宝传》:时吕太尉吉甫亦留丹阳,三人者日过从。吉甫诵禅定功德诸般若中第一,曰:“惠卿修之十年。子厚独称锻可忘忧,嵇康得仙竞作剑解。”端说偈云云。)